全景网7月6日讯 公募基金业再曝“举报门”,这一次的事件主角落在了宝盈基金头上。7月5日,一封自称是宝盈基金员工发的举报信首先在网络上(微博、论坛、QQ群等)传开,该信以“质问”总经理汪钦为题,揭露宝盈基金八大黑幕,包括人才流失,无投资经验市场部经理转做专户经理,办公室主任转成专户负责人,督察长形同虚设等。媒体迅速介入跟进报道,一波针对此事件的新闻评论浪潮席卷而至,宝盈基金俨然已陷入一轮舆论风暴之中。
在媒体的“穷追猛打”中,总经理汪钦暂无回应,宝盈基金媒体负责人回应称“希望用业绩说话,而不是拿一些公司内部工作安排来说事”。但这场风波的冲击似乎才刚刚开始,媒体的关注“由点及面”、“由浅入深”,将宝盈基金多年来的乱象再次放到舆论“放大镜”下,该公司正面临着公共关系管理新危机。
“举报信”揭露内幕 宝盈基金风波始起
一封名为《汪钦:你究竟心中是否有基民?你将把宝盈基金带向何方?》的帖子点燃了市场疯狂讨论的“引子”。这名自称 “一个怕打击报复的宝盈员工”称,在宝盈基金里,连续发生了一些让人震惊的内幕,并对总经理汪钦在管理方面的做法提出很多质疑——
大量的人才流失却被轻描淡写;强行插手干预投资,不断提供所谓“优质股票”;研究部在研究的股票大部分都创新低的情况下,去年居然还可以得到公司的大奖;一再压缩公司的各项费用,却把面子工程(公司的周年庆典等)做得声势浩大。
信件中,该员工还指出,目前宝盈基金=“有魄力”的汪钦+专户部没做过投资的“办公室主任”+研究部没做过研究的“市场部经理”+投资部没魄力的总监+投资部没做过投资的一些基金经理。并称称所叙述内容都是事实,希望新闻媒体和有关监管部门进行干预。
媒体据公开资料对号入座,发现爆料矛头所涉及的人员除了宝盈基金总经理汪钦外,还有现公司总经理助理兼研究部总监杨凯;现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部总监、投资经理葛俊杰;现督察长孙胜华及新任宝盈核心优势混合基金经理王茹远。上述人员均为宝盈基金核心部门的管理者,而这些部门又直接关系着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业内人士称,根据举报内容和其中人物履历,举报人对宝盈基金经营情况颇为了解,极有可能来自宝盈基金投研体系。爆料一出,确实让人惊叹。
宝盈基金回应:别拿内部工作安排说事
举报信一出,媒体迅速联系宝盈基金,公司媒体负责人回应“总经理汪钦上任之初公司业绩处于垫底,这两年来公司在业绩方面已有很大起色,各方面都取得进步。公司希望用业绩说话,而不是拿一些公司内部工作安排来说事”。
《每日经济新闻》甚至连线举报帖“主角”汪钦和涉及人员杨凯,但汪钦“暂无回应”,杨凯则回复称:“我没受过监管部门查处。”他表示,一切以宝盈市场部的口径为准。
从回应看,宝盈基金方面对“举报信”事件并未否认。不过,有员工表示,写举报信的人是对公司最近一些调整有所不满,爆料内容不完全属实。
矛盾爆发危机再起 宝盈基金“雪上加霜”
舆论对这次“举报信”事件的追逐中,梳理了近年来宝盈基金“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乱象——2010年“内鬼”事件就曾曝出公司内部管理混乱、总经理干预基金经理操作、大股东违规超额代持股权等问题,并引来监管层介入,最终使得在争议中上台的原宝盈基金总经理陆金海下课。媒体称,汪钦遭到宝盈基金 “内部员工”举报,实际上是最近两年宝盈基金换帅之后积累的内部矛盾集中爆发。
在近年来爆发的乱象中,宝盈基金的品牌信誉一再受诟病。据全景网前年年底资本市场特稿报道,宝盈基金因“分红门案例”入选《2010年十大不靠谱事件》。当年,宝盈基金旗下宝盈资源优选在分红时错把默认的现金分红惯例改成红利再投资,涉及客户约4600人,涉及份额约4000万份,最终公司不得不宣布对此失误形成的基金份额进行回购。
该特稿指出“乌龙事件的发生与公司内部治理混乱脱不开关系。作为基金业“老十家”的宝盈基金,在经历了三轮股权变动及相应的高管调整之后,公司治理结构无比脆弱,导致公司人员变动频繁、管理混乱以及业绩落后同业。”
由10多位专业基金网媒编辑共同评分的“基金公司PR(公共关系)值”榜单中,该品牌经常处于榜单末尾,如2011年度的排名为54位。品牌综合评价方面,据全景基金品牌研究中心《2011中国基金行业品牌价值研究报告》,在60家可比数据排名中,宝盈基金品牌位居倒数第4位。
今年宝盈基金没有新产品发行,甚至连新产品申报都没有。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截止2012年6月30日,宝盈旗下公募基金数量9只,管理基金资产净值97.96亿元,在全市场68家基金公司中规模占比0.4%,排名47位。作为一家老牌基金公司,宝盈基金目前与行业“同龄人”相比,已经拉开了好大的差距。
据相关媒体报道,宝盈基金旗下产品业绩长期低迷,2010年甚至连续垫底,直至2011年才稍见好转。该公司回应强调的“用业绩说话”,不知道究竟有什么真正拿得出手的业绩可以“说话”?
如今,再爆出这份“举报帖”,确实让宝盈基金“雪上加霜”。不管在此次事件之后,宝盈基金如何做出应对措施,媒体公开的众多负面传播,无疑令公司品牌信誉受损,其修复品牌形象之路任重而道远。而且,无论对于内部管理还是外界关系,都将面临着考验,给予基金持有人及公司股东的信心将是最大的课题。特别是,公司有关负责人未能在第一时间正面回应问题,危机处理的效果大打折扣,舆情公共关系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观察。
(全景基金品牌研究中心/李泽玲)
媒体报道传播分析
媒体名称 新闻标题 新闻数 转载媒体 每日经济新闻 或为内部矛盾集中爆发 宝盈再陷风波 62 全景网、新浪网、搜狐、金融界、凤凰网、东方财富网、证券时报网、中国网、网易、中金在线、和讯网、证券之星、腾讯、中国基金网 北京商报 宝盈基金又现内部员工曝黑幕 直指总经理汪钦 60 金融界、搜狐、网易、中证网、新华网、和讯网、凤凰网、中国经济网、证券之星、中金在线、东方财富网、新浪、腾讯 京华时报 员工举报信曝宝盈内乱 45 东方财富网、中金在线、腾讯网、金融界、MSN中国、搜狐、凤凰网、新浪、网易、和讯网、中国基金网、好买基金网、中国经济网 新浪财经 员工举报信揭宝盈基金八大黑幕 直指总经理汪钦 43 金融界、证券时报网、凤凰网、数米基金网、MSN中国、中金在线、北京青年网 北京青年报 宝盈基金员工质疑总经理:你心中是否有基民? 23 和讯网、腾讯、新浪网、东方网、好买基金网、中国经济网、中金在线、金融界、东方财富网、证券之星 中国经济网 宝盈基金回应员工举报信:别拿内部工作安排说事 9 证券时报网、搜狐、同花顺网、腾讯、中国日报网、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