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联合证券研究所 |
发布时间: |
2010年01月27日 14:19 |
作者: |
吴松凯 |
公司评级: |
|
评级变动: |
|
撰写时间: |
|
|
事件 1月23日,中行发布公告:1)拟发行400亿可转债,期限6年,利率不超过3%,转股价不低于公布募集说明书前二十日均价;2)不低于50%比例向除控股股东以外的原A股股东优先配售,余额部分由承销团包销;3)同时研究发行H股补充核心的可行性,具体事项未定。 评论1、方案的内容:略优于市场预期再融资的问题,从09年8月份开始,困扰市场已达半年之久。而中行融资的确切传闻,则始于09年11月份,当时风传的融资额是1000亿。 不久前,坊间再传中行近期将公布500亿融资的消息,不过市场反应平淡。 换言之,市场对于银行板块融资的问题,可能已有较为充分的消化。 从本次实际公布400亿的融资额来看,应该略低于普遍的预期;而最终选择可转债的融资方式,也可能略好于普遍的预期。 选取发行可转债,原因可能有二:1)相对于股票市场对于再融资的抗拒,可转债市场现有品种较少,属于“票”少钱多,发行可能更为便利;2)金融类国企绩效评价实施细则的出台,也使得管理层在资本充足率和ROE之间,可能会更加努力的寻找平衡。 此外,正如我们前期(详见《退一步,或海阔天空——关于盛传大行3000多亿融资的点评》2009/12/01)提到的,“从当前两个市场(AH)银行股的估值和8月以来对于再融资问题的反应看,香港市场或是再融资的更好选择”,公司也公布研究发行H股补充核心资本的可行性。 2、引申的含义:工行、建行的反应由于中行是几大国有上市银行中,融资压力最为现实和迫切的,因此其融资额及融资方式,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换言之,工行和建行会很大程度上参考中行的方案,来确定各自的融资额度及融资方式。 我们倾向于认为,在中行的方案公布之后,工行和建行即使最终出台融资方案,则无论是融资额,还是融资方式,比我们现在看到的中行的方案更为激进的可能性都较小。 (具体内容请见附件)
|
|
|
|
|
|
全景网刊登此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并谢绝转载!全景网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数据及图表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不作为任何买与卖的建议,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