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证监会发布《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能力大局的高度出发,对北交所高质量发展作出整体规划。集中力量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并支持北交所发挥改革试验田作用。北交所高质量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健全资本市场功能的有益探索,是提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信心的有效举措,是强化企业自主创新、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的有力支撑。
今年以来,陕西证监局围绕服务高质量建设北交所大局,早谋划、早部署,一是与省市政府部门通力协作、同向发力,建立会商机制、专业骨干培养机制和优化奖励机制等三项机制,跟踪重点企业上市进展,逐家企业问诊把脉,推进优质企业增强信心,加快登陆北交所步伐。二是统筹强化日常监管、辅导监管与申报北交所上市各环节衔接配合,监管工作与调查研究相结合,与解决市场功能发挥的堵点难点问题相结合。把好“入口关”,压实中介机构履行“看门人”责任,严防“带病闯关”等违法违规苗头问题。三是高度重视,迅速响应,全面部署推动落实《意见》。及时向地方政府报告《意见》精神和后续改革重点内容,提出贯彻落实具体措施。组织行业协会,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积极开展宣传引导,大力营造改革舆论氛围。
截至2023年8月底,陕西共有北交所上市公司5家(已注册待发行1家),其中2家为全国首批北交所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数量全国排名第16位,且“硬科技”成色十足。上市融资最多5亿元,平均2.5亿元,高于全国2亿元的平均水平。2022年年报显示,5家北交所上市公司研发人数、员工占比以及研发支出平均为107人、17.26%和3973万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陕西2023年438家省级上市后备企业中,近九成属于科技企业,“硬科技”特点突出。104家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23.74%;128家属于陕西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占比近三成,充分反映了本土“硬科技”发展战略成果。同时,后备企业中民营企业343家,占比78%,正在成为省级上市后备企业主力。122家陕西新三板挂牌公司中,民营企业数量106家,占比85.48%,其中涌现了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高的“隐形冠军”,成为辖区创新型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发展的突出代表,拟申报北交所上市的挂牌公司已形成后备上市企业梯队。目前,北交所已受理陕西挂牌企业上市申报3家,6家创新型企业处于接受上市辅导阶段。
科技型企业是最具活力、最具潜力、最具成长性的创新群体,代表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年均增长超过40%,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增至1.59万家、1.22万家,是2020年的1.98倍、1.97倍,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98家、瞪羚企业432家,科创板上市(过会)企业达15家、居西部前列。企业研发经费增长16.08%,增速是全省研发经费增速的1.48倍,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和9.8%,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正在迈出新步伐。
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正在深入推进的“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构建了陕西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规上”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企业全链条培育体系。《意见》的改革东风恰逢其时,对于提振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信心极具重要意义。面对登陆北交所难得政策机遇,陕西优质中小企业应牢牢把握政策窗口,坚定高质量发展信心,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加快实现北交所上市。
下一步,陕西证监局将针对我省科技中小企业数量多、质量优的突出优势,进一步坚持寓服务于监管之中,加强与省市政府沟通协调,合力挖掘优质后备资源,集中开展重点公司调研走访、座谈交流、政策培训等,“一企一策”为企业答疑解惑,强化日常监管与辅导监管协同,持续优化服务举措,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积极登陆北交所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