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深市ETF的2023年5月数据揭晓,投资者情绪明显回落之下,创业板ETF最受资金追捧,国开ETF成交金额翻超一倍......
创业板ETF最受资金追捧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5月末,沪深两市已成立798只ETF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合计16971亿元。相比上月末,ETF数目增加9只,规模上升100亿元。
其中,根据深交所基金部数据,截至2023年5月末,深市ETF共306只,总市值4289.76亿元,较上月末增长124.36亿元,增幅2.99%,总份额4037.93亿份。
表1:深交所不同类型ETF情况
在深市规模排名前十ETF中,多只ETF规模环比增长,涵盖创业板ETF、芯片ETF、创业板50ETF、纳指ETF、中证1000ETF。
其中,创业板ETF规模增长最大,环比增长62.95亿元,增幅20.31%。
表2:深交所规模排名前十ETF(非货币)
近期,市场保持震荡格局,一季度财报及各类宏观数据不及预期,市场对于未来经济预期有所担忧,且持续出台的高频数据进一步验证了市场的担忧,因此市场较为过度地反映了悲观的市场预期。从历史数据来看,剔除金融板块的影响后,市场整体已接近去年10月市场的底部区间。
在市场基本面呈现出持续回落特征之下,创业板则比较优势明显。2022年,创业板净利润同比增长达到12.8%,远高于主板的-1.0%和科创板的3.0%。
再从2023年的一季度数据来看,创业板公司整体的盈利能力依然突出,净利润同比增速达到7%,环比增速达到114%,充分体现了在疫后的第一个季度下盈利层面的快速修复优势。
同时,业内一致认为,未来随着新一轮盈利上行周期的开启,创业板的公司作为实体经济的“基本盘”,有望不断塑造发展新优势,投资价值突出。
因此,作为囊括创业板核心代表性公司的创业板指数基本面业绩同样领先。按照最新一期成份股,2022年创业板指数实现营业收入15480亿元,归母净利润达到1664亿元,两者相比2021年整体增速达到42.4%和31.7%,展现出明显的优势,反映出指数较强的盈利韧性和成长属性。
而今年一季度,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归母净利润增速均维持在20%的高增速水平,其中有19只成份股归母净利润增速保持在50%以上,8家公司归母净利润翻倍。
在较好的基本面指引下,指数展现出较强的投资价值。作为目前跟踪创业板指数的最大的一只产品——创业板ETF,频繁霸占深市ETF规模榜首位置,目前已连续三个月规模居首,截至5月底规模已达372.83亿元,处于历史高位。
深交所基金部在创业板系列报告中表示:投资者对创业板低位有共识,基于盈利质量支撑,估值性价比凸显,抄底资金踊跃,创业板指数今年以来净流入资金253亿,为所有指数中流入最多。
另外,从单月净申购份额来看,创业板ETF、创业板50ETF分别位列第一、第二,5月净申购份额分别为37.42亿份和22.92亿份。
5月净申购份额排名前十的ETF产品还有芯片ETF、人工智能ETF、游戏ETF、养殖ETF、半导体ETF、双创50ETF、电池ETF、生物医药ETF。
表3:深交所净申购份额排名前十ETF(非货币)
国开ETF成交金额翻超一倍
成交活跃度方面,2023年5月ETF日均成交额合计1052.09亿元,较2023年4月下降13.71%。其中A股ETF日均成交额460.12亿元,沪港深股票型ETF日均成交额106.07亿元,海外股票型日均成交额36.72亿元。
A股ETF中,日均成交额排名前三的分别为: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国联安中证全指半导体ETF,日均成交额分别为25.83亿元、21.87亿元和17.98亿元。
根据深市基金数据,深市ETF2023年5月成交额4996.04亿元,截至5月底年内累计成交额25333.20亿元。
具体来看,深市ETF成交金额排名前十榜单中,博时基金管理的国开ETF成交金额居榜首,5月成交金额428.70亿元,相较上月的209.10亿元翻超一倍;创业板ETF在5月成交金额312.04亿元环比增长9.50%;1000ETF成交金额195.63亿元环比增长1.19%;游戏ETF成交金额168.68亿元环比增长17.46%。
另外,国开债ETF、中证1000ETF、中概互联ETF、中证1000指数ETF、芯片ETF和创业板50ETF分别以372.65亿元、329.46亿元、203.42亿元、188.61亿元、148.59亿元和128.84亿元的成交金额进入单月前十榜单。
表4:深交所成交金额排名前十ETF(非货币)
新上市ETF占半数
2023年5月,沪深两市共有11只ETF成立,新产品成立带来新增规模约100亿元。
从募集规模来看,四只央企主题ETF募集规模均达到募集上限,合计募集80亿元,占5月新产品募集资金总量近80%。另外5月还有30年期国债ETF、软件服务ETF等多只产品成立。
聚焦深市ETF,2023年5月,西藏东财中证证券公司30ETF和嘉实纳斯达克100ETF成立,募集规模分别为3.97亿份和2.65亿份。
当月共9只ETF上市,其中深市占5只,分别为鹏华国证石油天然气ETF、西藏东财中证沪港深创新药产业ETF、国联安中证消费50ETF、嘉实国证通信ETF、西藏东财中证证券公司30ETF,募集规模合计19.58亿份;共有2只ETF发行,为嘉实纳斯达克指数ETF、广发电信ETF(原名广发通信ETF基金)。
根据深交所基金部数据,截至2023年5月底,工银瑞信基金、国泰基金、鹏华基金、汇添富基金和富国基金今年以来深市新发ETF规模居前,分别为24.01亿元、14.58亿元、14.21亿元、13.82亿元和13.77亿元。
表5:今年以来深市新发ETF规模排名前五
当前,共有39家基金公司在深交所发行上市非货币ETF产品,13家基金公司管理深市ETF规模超过百亿,6家管理规模超过200亿,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位列前三甲,资产管理规模分别为810.31亿元、677.92亿元和445.36亿元。
表6:基金管理人深市ETF规模排名(非货币)
下半年大概率延续结构化行情
整体来看,2023年以来,国内经济在疫情后逐步复苏,在大盘价值、AI、中特估三段行情催化下,前4个月A股市场投资者情绪保持较高水平,但多角度显示投资者情绪在5月出现明显回落。
其一,风险偏好指标年初以来持续提升,在4月达峰后迅速回落至历史较低水平。
其二,A股日均成交额在今年前4个月逐月提升,分别为7873亿元、8957亿元、9276亿元、11395亿元,5月A股日均成交额已回落至9864亿元。
其三,两融交易额在2023年4月份单日最高接近1200亿元,占A股成交额的比例接近10%,5月以来两融交易热度亦出现回落。
其四,期权市场隐含波动率反映投资者对标的资产的一致预期。(认购skew-认沽 skew)刻画的投资者看涨情绪在2月份率先回落,5月处于较低水平。VIX指 标目前相对较低,且近期未随历史波动率反弹而上涨。
“随着近期主题交易热度逐渐退去,市场风险偏好回落,缺乏赚钱效应的环境下市场微观增量资金流入有限,下半年大概率延续结构化行情。”中信证券在研报中表示。
具体来看,行业层面,中信证券认为,在主题交易热度退去和存量博弈特征明显的市场环境中,重点关注投资者行为视角下具备业绩优势的行业。医药板块当前的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均处于较低水平,具备足够的安全边际,在A股业绩触底回升的背景下低估值医药板块的业绩具备相对优势,增量资金持续流入医药行业,多类投资者视角均显示医药已成为重要加仓方向。
风格层面,中信证券称,大市值与价值类ETF相对占优。当前宏观经济整体复苏趋势放缓,各经济部门间表现分化,指标显示当前宏观流动性进一步宽松的空间受限,大市值景气度领先小市值,微观市场环境显示大市值和价值风格占优。当前时点风格配置推荐大市值与价值类ETF。
“从价值发掘视角来看,央企类ETF有望迎来价值重估,基金申赎和新产品发行带来增量资金,关注分红、科技、能源等属性突出的优质央企ETF。”中信证券进一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