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由上海期货交易所主办的第20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在上海期货大厦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现代期货市场”。中国证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方星海,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王平,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党委书记、董事长何庆文,上期所党委书记、理事长田向阳先后致辞,上期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凤海主持论坛。
本届论坛包括一场主论坛和“上衍有色论坛”“上衍能源论坛”“上衍金融期货论坛”“上衍钢铁论坛”四场分论坛,会期为25-26日。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党委书记、董事长何庆文在活动中谈到,金融期货市场是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和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金融期货品种进一步丰富、交易机制进一步完善、市场管理进一步优化、一线监管进一步加强,风险防控手段整体有效、市场运行安全有序。实践表明,金融期货可以为投资者提供精细化、低成本、高效率的风险管理工具,有助于进一步在交易、融资、投资等各环节健全资本市场功能,为助力资本市场稳定运行作出了应有贡献。
具体来看,一是在交易层面有助于服务增强资本市场韧性,塑造稳健的改革发展环境。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和监管效能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不断增强,为全面注册制改革推行创造了稳健环境。股指期货及期权有助于对冲持股风险、稳定持股信心、平抑市场波动。
何庆文指出,对比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前后12年,标的指数年化波动率、平均日内波幅均降低约3成,涨跌幅超过5%以上的天数下降约4成;指数市盈率的5年历史波动率下降了约7成。国债期货则为投资者提供了利率风险管理工具,增强了金融机构持债信心,特别是在市场剧烈波动时可缓解现货市场抛压,保障现货市场功能正常发挥。
二是在发行层面有助于服务注册制等重大改革,提升直接融资质量效率。金融期货依托对风险进行市场化定价、转移和重新配置,有助于引导资金资源流向国家战略支持领域。
何庆文表示,2020年国家招标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中金所第一时间将抗疫特别国债纳入可交割券范围,以切实行动便利投资者对冲风险,增强持债动力。
三是在投资层面有助于服务资金专业便利入市,满足居民理财需求。随着全市场注册制改革推向深入,上市公司数量增加、个股质地分化等对投资者的价值识别和甄选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个人投资者将更加倾向于通过专业投资渠道入市,指数化投资等将迎来更大发展空间。
数据显示,中证1000股指期货及期权产品上市半年间,挂钩中证1000指数的公募基金产品数量和规模,从上市前的36只、约80亿元,增长至57只、491亿元,数量和规模分别增长58%和514%,相关品种的最大规模由43亿元增至118.2亿元。
“股指期货和期权产品的上市,显著推动了标的指数相关金融产品的开发与投资策略的创新运用,有助于提升ETF等指数产品的投资交易需求,促进产品规模稳步扩大。” 何庆文表示。
四是在开放层面有助于服务境外投资者风险管理需求,提升资本市场国际竞争力影响力。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股债汇市场波动加大、共振增强,发挥金融期货功能、扩大金融期货开放,能够塑造更加积极的开放形象,进一步满足境外投资者风险管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