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今天未能收红,可暌违已久的感觉似乎回来了。
沪指七连阳,深成指收复万点,创业板两天暴涨近10%……对于只有一心一意做多的小散而言,这分明是牛市里才有的甜蜜,如今,在这个非典型的熊市里,它又回来了。
算起来,已经有超过10天没有更新专栏文章。原因有二:一是各种工作和事情很多,二是对于目前A股的态度在8日的PO文里已经讲清楚了,就是那个标题——《怕错过,就加点仓》。众所周知,“逢会必跌”是个魔咒,多年以来的三月,都不是一个适合满仓的季节。但这一次是真的有点例外了。
作为一个胆小如鼠、保本至上的节操小散,我原本对去年那般的疯牛重归是无感的。只是,并不排除市场热度有好转的可能。理由之前也提到过:首先是有超预期的政策出台,其次是资金炒股不炒市,启动中小创结构性行情。如今看来,兴许让我蒙对了。两会前还炒得热火朝天的战略新兴板即将现身上交所的消息已被证伪,十三五规划里已经没有了它的位置,这无疑给中小创带来了极大的想象力。果不其然,新华社的规划全文一经发布,创业板就开启了暴走模式。
更大的定心丸是美联储的态度。美元加息的力度和频度远低于预期,而日本的负利率和欧洲央行的大放水留给市场的印象便是商品的价格将要上升,资本撤出新兴市场的步伐将放缓。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中国市场虽然进出没那么方便,但风险系数是最低的,海外资本或将重估A股。这同时也意味着A股的外部环境不再那么恶劣,资本抽离的压力缓解了不少。
不仅如此,各位也应当留意到了政策面对于A股的态度。两会闭幕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总理花了好几分钟的时间来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发展直接融资的问题,尤其补充回答了关于深港通的问题。比较起来,对于楼市他却只字未提。最近几天来,经济、金融领域的各级领导也在针对资本市场密集表态,支持发展、防范系统性风险是主基调。
在两会前后的人事和政策铺陈之后,上周末的消息终于点燃了整体做多的热情。国家队短期不会撤出和证金公司下调费率推动转融资,给场内资金吃下定心丸的同时也刺激了一部分观望资金进场。
现在的问题是:倘若明天沪指依旧站在60日均线上方,你敢大举加仓吗?
21日两市成交量达9000亿,券商板块一骑绝尘;22日成交量衰减至7500亿左右,权重板块集体哑火。从场内两融数据观察,21日沪深两融余额为8655亿,上一交易日为8474亿。融资进场的增量并不明显,21日当天成交量急剧放大,很有可能是主力机构在加紧调仓换股,高卖低买。也就是说,纵使成交量放大,但市场还是处于典型的存量博弈阶段,行情大反转所需要的资金大水漫灌估值洼地的景象并未出现。券商板块能否作为彻底扭转局势的先遣队,有待进一步观察。
整体而言,持股信心是相当脆弱的,今日尾盘的跳水式出货,充分说明快进快出仍是市场参与者的主基调。若是你非得在此时此刻和他们唱反调,就得有坚定的止损意识。宏观而言,人民币短期强势,但走软难以避免。美联储已有人放话指最快将于4月加息,新兴市场的反弹旋即受到抑制。微观而言,虽然注册制缓行、战兴板搁置,但赚钱效应离A股还很远,远不如迅速升温的房地产、黄金等等市场,在通胀再现的环境下,甚至有人喊出了“炒股不如养头猪”的口号。
若能站稳60日均线,加仓当然没问题,但一定要舍得减仓。(慕容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