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证券时报 |
发布时间: |
2009年05月18日 04:00 |
作者: |
白明 |
|
白 明/文 国际市场容量的萎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现阶段出口企业在价格与和出口量方面有一个取舍的问题。实际上,至于是保价优先还是保量优先,企业自然很清楚,肯定要体现出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则。现在看来,侧重于保价的企业要明显多于侧重于保量的出口企业。如果出现价量齐跌,其主要原因在于自身经营方面,可是,如果价量双减的出现的确因为外部环境所致,就一定要立足于“算大账”。出口企业的日子现在并不是很好过。人们常说吃柿子要捡软的捏,古代也有“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的说法,面对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国际市场的确不景气,作为没办法的办法,出口企业不妨在国际市场上找一些“软柿子”,在自己的产品目录中也可以找一些相对强势产品去“廖化”一番。“软柿子”一旦遇到“廖化”,出口企业就有机会翻身了。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