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网>证券频道>证券新闻>证券综合

唯“新”主义须辅以“行”而上学

  ⊙王剑辉  ○主持 于勇 
  
  求新创新一直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不过这种追求在资本市场上的结果常常会有悖初衷。
  某种意义上,唯“新”主义成为了资本市场的一种魔咒;不论多少次重蹈覆辙,一代又一代的追“新”者仍然对这种过山车游戏乐此不疲。荷兰郁金香、英国东印度公司和美国“点Com”泡沫都是大家熟知但懒得提起的。
  A股市场更是不缺唯“新”主义,九十年代有家电,新千年初有网络;金融危机之后,政府推动结构转型和鼓励创新,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和新模式成为唯“新”时代的“地标”。今年以来,上证综指和深成指分别下跌5.6%和15.5%,而26个制造业和服务业新概念板块的平均涨幅达到28%,其中生物育种、通用航空、高端设备制造和新材料板块的涨幅接近或超过40%,表现最弱的清洁煤发电板块也有1.6%的涨幅。在即将到来的2011年,唯“新”主义是否还会普遍高奏凯歌呢?
  笔者推测,明年新概念板块中的风险多于机会。经验表明,新概念的市场运行周期通常包括孕育、爆发、冷却和淘汰。其中孕育期较长,企业和行业的投入巨大;爆发期较短,市场在一段时期内维持较高热度,公司不分好坏一律鸡犬升天。目前A股市场上,新概念行业或企业的孕育期多数偏短,企业前期投入不足,实际成果较少,上市时呈现给投资者的更多是概念与预期。在政策支持与流动性过剩的环境下,多数板块提前进入了爆发期,股价显著透支了未来增长。
  比如锂电池概念,今年年度和半年度涨幅分别达到38%和63%,但是被大家给予厚望的汽车用电池技术整体上仍然处于研制阶段,对于正负极材料和隔膜的关键技术均不成熟,但是板块的市盈率中值已经高达98倍。再比如通用航空,开放低空政策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想象空间;而谁能肯定政策的受惠者是国内厂商而非国际行业巨头呢?简单估算,净资产超过7000万元、流动资产超过5000万元的人才能轻松拥有一架主流直升机,这样的客户是否够多还不一定。该板块年来47%的涨幅、108倍的市盈率中值、4%的净资产收益率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即使是前期投入巨大、受到政策支持的新概念也未必让投资者如愿以偿,比如两三年前十分热络的3G无线通讯概念,虽经3大运营商近3000亿元的投资,仍然只获得4-5%的用户,现在业界已经开始准备4G的规模试验了;当前板块的市盈率中值也接近64倍。整体来看,26个新概念板块平均市盈率67.5倍,远高于A股市场19倍左右的平均水平;而净资产收益率平均7.5%,显著低于11.5%的市场均值。如果明年业绩仍然落后,潜在的价格虚高风险就会释放。
  明年的唯“新”思路仍可延续,但是需要增加“可行”性作为必要条件;新的技术或模式不光要在理论上经得住推敲,更要在实践中得到验证,不光专家说“行”,还要用户说“行”。应当看到,每次“新”潮退去,总会留下一些珍珠宝贝。10多年前,WebVan和Pet.com等网上零售店的风头甚至盖过“亚马逊”和Ebay,事实证明后者真正具有生命力,他们的确改变了流通领域的版图。我们也许没有判断行业趋势的专业能力,但是通过分析历史数据,仍然可以管中窥豹。比如06年以来的成长性数据显示,在26个新概念板块中,高铁概念股的营业收入增幅由22%提高至31%,营业利润增幅由-23%大幅改善至25%,净资产收益率增幅由-31%提高至2.4%,2010年3季度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到6.9%。稳定增长的业绩表明,现阶段高铁概念正在实际生活中得到验证,未来的成长可以预期。还值得一提的是,高铁在所有概念板块中的相对估值是最低的;市盈率中值约53倍,它和三年营业收入增长率的比值仅为0.3,大大低于新概念板块4.6的水平,也低于1.0的市场平均水平,可谓物美价廉。

  (作者系西南证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
文档附件:

相关推荐:

频道要闻
全景网特色内容
 48小时博客热贴
 论坛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