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无国界。美丽中国还远远不够,还要有美丽全球,让美丽中国引领美丽全球的标准。
”
——铁汉生态副总裁、首席生态专家 刘德荣
记者/编导/撰文:陈晓琼
一个乍暖初寒的冬日下午,记者走进了铁汉生态位于农科商务的办公楼,眼前的钢筋水泥立刻换作了满目不同深浅浓淡的绿意。布满绿植的立体景观墙上,一抹淡红淡紫点缀其间,似乎正迫不及待地向每一个来访者展示铁汉生态关于生态技术与景观艺术水乳交融的每一寸脉络和机理。
在绿植与绿藤椅构筑的会客区内,我们开始了对铁汉生态副总裁、首席生态专家刘德荣的专访。从业34年的刘德荣自称是深圳园林行业的“老人家”。而这个老,绝不仅仅体现在时间跨度上。作为深南大道、滨海大道、北环路等深圳主要景观道路的主持设计者,刘德荣在生态园林行业有很多引以为傲的个人履历。这也正是创业板第一支生态概念股——铁汉生态想极力向我们展现的行业专业度与洞察力。
铁汉生态副总裁、首席生态专家刘德荣接受全景网专访
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刘德荣谈生态点面观、谈刘水董事长的生态情怀,谈阿拉善,谈自己的城市农民情结,也谈铁汉生态的美丽中国梦。刘德荣说,生态无国界。美丽中国还远远不够,还要有美丽全球,让美丽中国引领美丽全球的标准。
而就在前年,铁汉生态将发展定位由“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领军企业”改为“全球生态环境建设的领军企业”,其在生态领域的战略决心可见一斑。
“中国牧羊人”的生态情怀
“生态”一词最早源于古希腊文字,原意是住所或栖息地。后来,生态的内涵在国外历经多次演进,并由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最早提出了生态学(Ecology)的概念。十九世纪30年代,武汉大学植物学先驱张挺教授将生态学一词翻译成中文,正式将生态学引入中国。
现代生态学,指的是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而将生物与环境之间这层千丝万缕的关系逐渐厘清又重新糅合,再具体运用到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治理中去,却历经了数代中国环保人的探寻和摸索。
香蜜公园一角
1988年,一个叫刘水的客家男孩走进北京大学燕园求学,选择的专业是当时在中国刚刚起步的环境学。大学期间,刘水有幸拜读了法国作家让·焦诺的短篇小说《种树的男人》:一个普通的法国乡下牧羊人,每天坚持种一百颗种子,花了近四十年的时间,在荒芜的高地上创造了一片广阔无垠的绿色森林。因为环境的变化,那个地方吸引了一万多名外地人到此定居,后来更发展成了国际著名的旅游胜地——普罗旺斯。
“这种不求回报、满怀仁爱、拥抱自然的情怀,一直激励我奋力向前,跌跌撞撞却无比坚定地奋斗在中国生态环保事业的前线。”刘水曾在无数个公开的场合谈及《种树的男人》在自己心中埋下的生态种子,“当初那份单纯的热爱已经变成我今天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当初那份粗浅的认知也已经升华成我对生态文明的一种景仰、敬畏和毕生的追求。”
“思路决定出路。在很久之前,生态观念就已经在刘水董事长的脑海里留存。但具体怎么实施,要跟社会的需求、市场的运作、还有团队的建设这一系列问题整合到一起才有成熟的可能。”刘德荣在接受全景网专访时表示。
2001年,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逐渐凸显以及社会环保意识日渐提高,刘水意识到时机成熟了。他辞去了安逸的公务员工作,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同事一起,成立深圳市铁汉园林绿化有限公司(“铁汉生态”前身)。
尽管归属园林绿化板块,但是铁汉生态在业务上来说却是以生态修复起家。公司创业初期主攻生态修复业务板块,主营园林绿化、边坡绿化。2003年,铁汉生态从30家实力企业中脱颖而出,中标总价5000多万的广州南沙采石场复绿工程。刘水对此回忆道,“磨剑数年,甫一出手,就一鸣惊人,轰动整个广东园林市场。”
广州南沙采石场复绿工程前后对比
通过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和实践创新,铁汉生态在抗逆植物培育、土壤修复、矿山修复、沙漠化与荒漠化治理、水生态修复等在内的生态修复领域,逐步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生态修复技术体系。2011年,铁汉生态已从主营业务单一的生态修复领域龙头成为少数具备生态修复及园林绿化领域复合施工优势的公司。
率先打造生态产业链
生态环境中的各要素环环相扣,组成一个开放的闭环系统。生态修复涉及诸多因子、很多变量,既要顾及生态系统,又要考虑生态链,用一道复杂的函数题来形容也不为过。国外有的生态修复试验还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大量跟踪、对比实验来推进。因此具体到每个生态修复的个案,在初始阶段就进行整体规划非常有必要。
然而,在刘水创业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国内生态修复行业的企业基本都专注于自身的专业领域。一个大型项目经常由不同细分行业的施工队伍来完成,相互之间的关联性并不强。
“种树,它只是一个点,是绿化中的一环。像我们以前做园林绿化,就是按传统把私家、皇家等内涵融合到园林里。但园林里涉及到环境的整合,像涉及到水,水体的净化,水系的治理;其它生态链的整合,怎么为水下的、地面的动物提供栖息地;甚至各种废物,树枝修剪以后怎么去处理,很多没有去思考。”长年耕耘在园林绿化一线的刘德荣,心里很清楚过去生态修复模式存在的问题。
2009年,铁汉生态完成改制,并于3月29日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创业板首家生态环境建设的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获得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后,铁汉生态开始专注打造产业链,把现有独立分散的生态环节串联起来,为客户提供生态修复和生态环境建设整体解决方案。
铁汉生态上市时刻
“整个产业链打通需要很多技术的支撑,还有市场的认可。我们从铁汉上市之后,就把一系列的业务串联起来。现在我们有很多技术积累,有很多人员储备,对于每个项目都会想办法获得最大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刘德荣说。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扶持之下,PPP项目正在加快步伐推进至多个领域,其中环保PPP更在已发布的国家、省、市各级PPP项目总量中占据明显分量。铁汉生态提前几年布局的生态产业链不得不说非常具有前瞻性。
2014年,铁汉生态成立PPP模式小组,加快了新商业模式的探索和转变。公司新设立生态金融中心,引入产业基金、银行、非银机构等,增加了融资渠道,同时降低了自身现金流的负担。这一转变有效提高了铁汉生态PPP项目的中标情况。
铁汉生态同时通过收购收购星河园林、深圳山艺、锦源环保、盖雅环境等标的逐步形成了包括生态修复、生态景观、生态规划、生态旅游的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并形成了集策划、规划、设计、研发、施工、苗木生产及资源循环利用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铁汉生态打造生态产业链
2016年,铁汉生态新签订单121.8亿元,同比增长255%;中投证券研报显示,截止2017年12月14日,铁汉生态累计获得重大订单210.31亿元,同比增长119.31%,预计公司2017全年订单规模有望达300 亿元,2018 年订单规模有望达500 亿元。
阿拉善的沙漠治理新路
在铁汉生态,流行着这样两句话——“优秀的研发人员来自于田间地头”,“接地气的创新才有生命力”。翻山越岭、蹲守地头,是铁汉研发人员的日常写照。
“以前我们做农业的,做园林的,感觉是城市农民,受文化的影响,感觉这个很辛苦。辛苦不辛苦还是一种心理的体验,实际上我们做这一行的,有这种情结或者情怀,对辛苦是另外一种解释。”刘德荣在接受采访时候表示。
在环境恶劣的内蒙古阿拉善沙漠地区,就长期驻扎着铁汉生态的研究团队。近年来,铁汉生态与阿拉善生态基金会密切合作,在给予资金捐赠的同时,派遣公司研发人员长期驻扎当地,探寻沙漠治理方法和经验,并利用与北大、北林大、中科院等高校院所建立的产学研平台,系统开展黑果枸杞和地被菊等沙旱生植物的引种驯化和繁育生产工作,建立了沙旱生植物试验示范基地。
铁汉生态董事长刘水在阿拉善
“植物是生态修复的排头兵,所有的生态修复如果是不利用好当地植物作为先锋植物是很难做好的。现在我们已经收集了一些当地植物,并初选了四十多个品种于基地内进行繁育,为我们将来的生态修复特别是‘一带一路’的生态建设走出了扎实的一步。”刘德荣解释说。
刘水董事长也两度亲赴阿拉善地区进行项目考察。刘水表示,铁汉生态是最早进入国内生态修复和环境建设领域的企业之一,治理沙漠、造福西北责无旁贷。接下来在继续开展已有研究工作,完善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的同时,要进一步加深与阿拉善生态基金会以及当地政府、公司的合作因地制宜深入开展特色沙生经济植物的研究和开发,尽快形成规模效应和产业链条,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沙生植物的产业化开发相结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生态治理沙漠新道路。此番荣获阿拉善基金会“十大绿色功勋奖”,正是对铁汉生态在阿拉善地区长期关注和投入的最好肯定。
立体绿化墙,是欧美发达国家近年来兴起的室内绿化潮流。通过屋顶和墙面绿化施工,让混凝土大厦变成绿色森林氧吧。铁汉生态在立体绿化上同样有很多创新研发。其自主研发专利——移动式模块化垂直绿化技术最近刚运用于深圳城管办公楼192㎡的立体绿化项目。
铁汉生态办公楼里的立体绿化墙
刘德荣说,阿拉善地区冬天室内温度超过二十度。在室内进行立体绿化改善居住环境,也是优化当地整体生态环境水平的另一途径。目前,铁汉生态已经开始在当地尝试立体绿化植物的选种和育苗。
或许对于刘水和铁汉生态来说,阿拉善就像另一个普罗旺斯。曾经荒无人烟的法国高地在牧羊人的努力下变成森林、花海和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我们是否也可以期待如今的阿拉善沙漠地区在几代“中国牧羊人”的努力下,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后是否也会长出奇迹?”
摄像:贺之夏 配音/后期:陈晓琼 文字实录:谢逸
经营许可证号:粤B2-20050249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903034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764号
Copyright©深圳市全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