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全景网全景网路演互动全景财经视频全景财经视频WE言堂全景商学院新三板

蒙草生态:师法自然,用一棵棵小草还原绿色生态

我希望将来从卫星上俯瞰大地的时候,草原不再有坑坑洼洼的矿山、矿坑,不再有黄色的沙漠,甚至希望有一天我们这些草原修复的公司再无用武之地。

——蒙草生态执行总裁 高俊刚

  记者:刘铭 撰文/编导:雷雪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敕勒歌》道尽人们对草原的想象。然而,现实中的草原却并非都是绿草如茵,一些地方被矿山和荒漠吞噬,像一袭绿丝绸被咬开一个个破洞。

  幸运的是,还有像蒙草生态这样的生态修复公司,立足“草、草原、草科技”,驯化植物、师法自然,用野花野草修复草原、绿化城市、治理沙地矿山、改良土壤,还原绿色生态。

乌拉盖草原马鬃山被蒙草生态修复前、修复后

  近期,全景网走进蒙草生态,专访了蒙草生态执行总裁高俊刚。谈起心目中的美丽中国,他说:“我希望将来从卫星上俯瞰大地的时候,草原不再有坑坑洼洼的矿山、矿坑,不再有黄色的沙漠,甚至希望有一天我们这些草原修复的公司再无用武之地。”

  师法自然,植物也可以被驯化

  说起驯化,人们想到的首先是动物,蒙草生态的主业却是驯化植物。“植物跟人在某种程度上很相似,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实一方水土也养一方植物。我们的生态修复理念就是首先要找出一些生命力顽强的植物,用科技驯化,让它适应恶劣的环境,比如退化的草原、荒漠、戈壁、矿山,首先要保证植物在这里存活下来,再让它去固土、留水。”高俊刚解释。

  “另外,我们还要研究这个区域生态最好的时候长过什么植物,找到草种,再补充一些其它品种,来进行生态修复。这中间就涉及一个驯化的过程,说白了就是让草来这个环境里锻炼身体,适应这里的生长环境。”

  驯化植物的过程中,最难的是种质资源的搜集。不管是田间地头还是茫茫草原,一些植物曾经在这里生存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是最适宜作为本地生态修复的植物。蒙草生态项目团队不仅会派驻科研人员到实地进行乡土植物的调研,还会查阅当地的植物志、科普志、大量的史书和资料来找到曾经的原生植物。

  “比如《敕勒歌》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描写的就是草原最美的时候的情况,我们要找到这个时期这个区域的物种。”高俊刚说。

蒙草科研人员在草原深处寻找优质种质资源

  想要查到这里原来有什么植物比较容易,难的是搜集到这些植物的种子。搜集内蒙草原的植物种子的时候,蒙草生态在最一线设立的研究院,从内蒙的最东边呼伦贝尔到最西边的阿拉善,地毯式丈量大草原。目前,蒙草共搜集了整个内蒙草原2400多个植物物种中的1800种。蒙草已建立起13个区域生态环境系统研究院,并配备相应的种质资源库。

  “寻找植物首先要能辨识植物,我们研发了一款APP,叫‘一棵小草’,用手机对着植物扫一下就知道这个品种叫什么名字。这样识别植物就变得简单了,普通人、大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个程序变成‘识草专家’。”

  在生态修复过程中蒙草生态注意到一个问题:从城市到城市,从城市到郊野,这些植物到底适不适合这个区域?因此提出一个理念,就是“东花不能西移”,“南树不能北栽”,总结起来就是“尊重生态、师法自然”。

  “蒙草坚持用一方水土养一方乡土植物,既驯化植物,又开发植物,再还给原来的地方。在我们看来,把一个地方恢复到原来自然生态本身的样子,才是最好的。”高俊刚说。

  追求最合理的利润

  公司客户大多为各级地方政府或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地方政府信用等级较高,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风险较小。但草原生态修复一般需要5年左右,回款周期长的问题不可避免。通常项目合同约定,甲方在施工前给40%的首付款,第二年给30%,第三年再给30%。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前期要投入70%的成本,这就需要蒙草生态先行垫付资金。

  “10亿元的项目会有3到4亿的应收账款,业务量越大,垫付的资金相应的越多。因此,在公司上市之前,出于现金流和公司经营的考虑,我们一直在控制业务规模。上市之后,融资渠道很快打开,融资能力大大提升,公司的产能迅速放大。”高俊刚说。

  2017年前三季度,蒙草实现营业收入45.9亿元,同比增长146%,净利润7.17亿元,同比增长199%。

  但利润并不是蒙草生态最终的追求目标。“我们一直认为,做最长久的公司,应该在每个阶段赚的都不是暴利,而是最合理的利润,这是我们董事会每年都会说的一个话题,也是董事长本人的价值观和理念。”高俊刚说。

  蒙草生态坚持“先科研、后修复”的理念,每做一个项目都要在当地建设科研基地,投资额在两三千万到两三亿不等。之所以花人力物力建设科研基地,是因为公司不想把项目变成简单的任务,还想给当地留下一个对生态建设有持续价值的东西。“既来之则安之,我们不会赚了钱就走,这也是对客户和当地老百姓真正的价值回报。”

  除了资金,高俊刚坦言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的短缺是西北地区科技型公司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蒙草生态拿出两把利器:“内部梯队培养”和“企业虚拟合伙人”。

  前者是指组织架构上进行良性更迭,内部培养人才,比如把原来的项目经理提升为事业部总经理,把环节干部提升为总监,给员工上升发展的空间。

  “虚拟合伙人”概念是指将某个区域作为一个独立经营的单元,比如呼和浩特或者包头市。如果该团队创造了收益,可以获得20%的合伙分成。通过这种方式,蒙草生态建立了约17个事业部。

  “我们有句话叫,你不是被雇佣的员工,公司也不是简单的雇主,我们是在一起做生态事业的。”高俊刚说。

  我心目中的美丽中国

  “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第一次把“草”与山水林田湖同一个生命共同体,列入我国生态发展战略。

  蒙草生态董事长王召明是草原上长大的蒙古族孩子,对草原有很深的感情。20多年来,蒙草生态一直秉承为草原、为生态的初心,用一棵棵小草修修补补,还原大草原的本色。

曾经砂石遍地如今绿草如茵的呼和塔拉草原

  呼和塔拉草原是蒙草生态的代表项目。这里原来是一个退化的废弃地,砂石遍地。蒙草生态用野花、野草将这个不毛之地恢复成为近2万亩的人工草原,重现北朝民歌“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现在呼和塔拉草原已经成为呼和浩特市郊最火的一个旅游景点。2017年8月7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呼和塔拉草原凭借优美的草原风光被选为庆典的主会场。

  除了草原,蒙草生态还对矿山/荒山/边坡、荒漠及沙地、盐碱地、垃圾场/废弃地、节水园林与海绵城市、运动草坪建植等提供“顺国情、合地情、成本低、效果好”的生态修复集成技术体系及对应的生态包、植生毯等产品。

  但高俊刚却觉得做的还远远不够,“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60亿亩草原,25亿亩是沙漠,还有26000多座矿山、废弃地,都需要我们这样的公司去承担生态修复的责任。”

  将来生态环境好了,草原不需要修复了,公司做什么呢?高俊刚透露公司正在构建一个生态大数据平台。设想中,大数据平台甚至可以动态监测一个区域上生态的变化,比如这十平方公里有多少只羊、多少只牛,甚至多少只狼。

  “大自然自己是有数的,狼多了肉少了不行,羊多了草又不够了。通过大数据平台我们希望能够动态地监测到大自然的状态,比如哪里生态失衡了,哪里需要人工干预了。在科技的帮助下,当我们俯瞰大地的时候,大自然能够带来最舒适的感官体验,这对我们生态企业来说是一个终极的追求目标。”

  摄像:陈航  配音:周利娜  后期:詹丽真、白羽  文字实录:谢逸

 

经营许可证号:粤B2-20050249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903034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764号

Copyright©深圳市全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