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资管新规以来,货币基金的严监管就一直受到市场的关注,而今年投资者最直观的感受是,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下降了,而且近6个月下降的非常明显,但是货币基金的规模以及类货币产品属性的中短债基金规模却在持续上升,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投资者该如何应对和调整,本文将着重讨论这两个话题。
我们选取了市场上规模最大的10家货币基金,观察它们的收益边际变化情况,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前十大货币基金的季度7日年化收益率均值从2017年三季度的 4.11%上升至2018一季度的高位4.35%后开始一路下滑,目前最新一个季度7日年化收益率均值已经降至3.79%。
从隔夜市场我们也可以观察到这种变化的趋势,DR007和DR001的移动平均值自去年以来也一直处于下滑区间,表明整体银行间的流动性持续处于充裕的状态,背后的逻辑一方面是央行需要通过资金面的宽松去对冲实体经济融资情况的恶化,另一方面整体经济在2018年开始承压逐步增大,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信用市场暴雷等让国内经济面临着内忧和外患,经济景气度,投资,消费等多项经济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在这种情况下,保持货币市场的稳定,多提供市场长期稳定的资金也可以有助于负债端的企稳,而政策上的初期的拐点最早可以追溯到2017年9月的定向降准,而后到今年以来的连续几次的定向降准和在公开市场上释放增量资金。
而从目前往后看,流动性宽松的这一局面大概率会继续延续,经济往4季度去看仍然面临着较大的压力,疏通货币市场到实体经济的流动性传导,以宽货币去对冲实体融资放缓的政策思路依然在延续,整个资金面利率后续依旧会处于低位徘徊,从这个角度来看,货币基金的收益要想回到年初的水平难度较大。
而另外一方面的,伴随着货币基金收益率下滑和监管趋严的同时,货币基金规模的增长的幅度和速度较2017年有所放缓,但依然在扩张区间当中,今年以来货币基金规模仍然增加了1.4万亿左右。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今年以来以风险资产为代表的股市表现低迷,市场风险偏好下降明显,资金避险需求较强,导致一部分资金流入固收类基金,另一方面而言,在银行理财转型尚未完成之际,货币基金依然是一个较合适的投资标的。
而在货基收益率持续下行的阶段,投资者该如何去做资产保值呢?
从风险收益的特征来说,货币基金基本处于风险最低的那一类产品,以往投资者若想提高收益,会去投资一些中长期债券基金,但债券型基金在牛市和震荡市的时候还好,基本不会面临多少回撤,一旦遭遇熊市,债券型基金仍有面临亏损的风险,比如2016年11月至2017年全年的一波熊市里,不少债券型基金都遭遇了亏损,这对于一些风险偏好极低的投资者而言是不太能接受的。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基金公司把握住这种契机,开始布局风险收益特征在货币基金和中长期纯债型基金之间的品种—短债基金,可以类似的把它理解为货币基金的增强版,投资久期上较货币基金而言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但大部分控制在1年以内,投资品种也相对更多元化。今年以来,各大基金公司报备短债基金的速度明显在加快,短债基金的规模也在快速提升,整体规模从年初的66亿左右到现在的223亿,并且还在持续扩张,而从收益率的角度来看,今年以来也是跑赢了货币基金,比如目前市面上比较典型的几个短债基金,嘉实超短债,大成景安短融,金鹰添瑞中短债等。
全景网提示:登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更多基金投资的专业资讯请登录全景《洞察基会》精品栏目:http://www.p5w.net/fund/dcjh/。